UMiA×SILO|2024年度优秀项目回顾

2025-01-27 00:00:00

序言


       当一件事情愈加完美,它的痛苦和喜悦也就更多。——但丁

  


       2024年,建筑设计市场遇冷,从业者饱尝苦涩。

       危机蕴藏机遇,UMiA借此聚焦设计内核,重拾初心。精研设计时灵感频现,成就感与满足感如暖阳,驱散市场阴霾。

       我们提出“建筑即造园”理念,把东方思想中对世界的认知,尤其是文人造园里的天地哲思融入建筑设计,不再仅以“用”“相”为考量,而是从时间、生命、情感等多维度构建建筑的“意”与“境”,赋予建筑独特灵魂。


       我们不断深化对多元生活方式的认知,拓展“无界”理念。以自然、地域性、未来性为设计原点,打破狭隘线性思维,用开放的视野探寻设计的无限可能。

       与此同时,2024年我们创立了新的并行品牌——料仓SILO设计品牌。它打破传统设计局限,从跨专业、多维度、多视角出发,融合建筑与自然、  文化、艺术、经济等要素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且系统的设计服务。



01.半山酒店


“气韵生动”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最早由南朝画家谢赫在其著作《古画品录》中提出,是“六法”之一。


    “穿越山谷深入自然,山河湖海悠闲避世”

       位于万亩森林氧吧及成片式公园集群中的半山酒店,以“隐于自然,融于林海”为设计理念。通过“伴山”而居、“依势”而建、“造园”成景的布局方式,融合东方园林的形制与建筑美学,将迎宾庭院、高低错落的核心“松间”庭院、美术馆等功能区有机串联,有效解决山地酒店流线交叠问题的同时,营造步移景异,动静相宜的游园体验。


     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,它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。我们在设计中,用建筑及庭院呼应山峦的起伏、云雾的变化、空间的流转,都蕴含着一种气的流动。


       同时,利用场地高差及周边资源优势,通过注重空间的收放、留白、虚实和借景,建立空间布局体系,使之远观群山,近望白鹿原,与千亩公园融为一体,每一处景观都与自然紧密融合,每一扇窗都是一幅流畅的山水画卷。
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 第五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  

项目负责人 | 午宇

项目建筑师 | 宋楠  王军卓  赵东倩  王雅生  朱自刚  田野    




02.健康天地商业综合体


       灵感源于青山绿水,取意山峦。作为别具一格的地标建筑,它以独特的姿态矗立于城市主轴线上,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。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


        以山的形态作为建筑立面,造型以山的雄伟稳固与生态诗意为境,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。其造型宛如山峦的延伸,稳固而充满力量感。


       挺拔向上的塔冠,象征着未来城市的繁荣发展与蓬勃奋发,点亮这座古城迈向现代化的进程。屋顶采用退台式立体绿化空间设计,层层叠叠的绿意与周边建筑相互呼应,勾勒出一条丰富而友好的天际线,将健康、绿色、生态的理念融入城市的肌理之中。南立面幕墙则采用光伏玻璃,不仅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,更彰显了节能减排的环保追求。


       设计融合了时尚与科技、绿色与生态、智能与低碳,展现了在新时代的创新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理念。这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一座城市的未来宣言,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 第五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午宇

项目建筑师 | 田野  韩晓明  陆续升  赵东倩  王雅生  宋楠  王伟




03..未央国际概念设计


       随着消费群体价值观的转变,体验感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焦点,也随之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变革。未央国际以商业价值为主线,通过空间的多元拓展实现价值最大化。特殊的空间设计营造出独特的商业体验,使其成为城市的新地标。


       开放式商业街区,结合丰富的户外空间,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,且增强了上层店铺的商业价值。通过屋顶平台的设计,加强与建成区域的联系,在空中打造一个标志性的花园,创造出多功能的绿色区域,可用于休闲、社交或举办活动。


       建筑立面的多重平台同样作为建筑的延伸空间,提升建筑的整体价值,营造出舒适、静谧的私属空间,让消费者在喧嚣的城市中回归自然,享受心灵的宁静。



设计团队   

建筑设计 | 第五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午宇

项目建筑师 | 田野  赵东倩  陆续升  宋楠




04..私宅定制


       定制居住版块一直由于其需求的复杂性,使用者生活的多样性,难以在短时间内精准把控业主诉求。作为一支钻研高端居住的设计团队,我们把创新设计思维与高品质设计服务,作为迎接此类项目挑战的成熟经验。


       本项目立足以“建筑即造园”为始的设计思考,致力于打造独一无二的独栋庭院式山地居所,提供高品质且与自然山林高度和谐共生的居住体验。充分尊重山地地形与自然景观。通过大面积的落地窗与开阔露台,以及错层的台地设计,让每一户都能将山景与松林尽收眼底,居者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无缝衔接。


       以生态、自然、人文为核心,打造多层次、多样化的景观空间,减少建筑对自然的干预,兼具高端居住生活隐私性与景观视野。


       力求简约的建筑形象,亲近自然的建筑材料,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内部空间注重与自然的结合与互动,激发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。绿色山谷,塬上桃花,在繁华与静谧之间,找到生活的平衡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 第三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李涛

项目建筑师 | 刘伟东  蒋仔朋  李啸龙  宋华安




05.桃花谷茶室


     隐匿桃花谷,诗意茶室之境。

     桃花谷茶室通过对归隐山林的精神属地追求,以及“半山隐”的哲学思考,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进行生动实践。在丰富的空间递进关系中,讲述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。


       从选址伊始,便秉持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,精心挑选了山谷中最为静谧之处。茶室的设计理念,同样是对东方哲学与现代美学的深度融合。整体造型摒弃了繁杂的装饰,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质朴而优雅的轮廓。大面积的玻璃幕墙,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边界,让自然光线毫无保留地倾洒而入,使每一位踏入茶室的人,都仿佛瞬间与自然融为一体。

       在材料的选择上,地面铺设温润的青石,天然的纹理与色泽,宛如岁月沉淀的痕迹。墙面则就地采用当地特有的屋面瓦材料,保留了泥土的质朴质感,更赋予了茶室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。


       步入茶室,空间的营造宛如一场细腻的叙事。布局灵动而富有层次,公共品茶区宽敞明亮,木质茶桌与古朴的蒲团,围坐于此,可在茶香袅袅中畅谈天地。而私密的包间,则隐匿于茶室的一隅,通过巧妙设置的屏风与曲折的回廊相互连接,营造出 “曲径通幽处” 的静谧氛围。

       灯光设计则为园子增添了现代色彩。利用灯光的层次感、色彩感和动态感,通过不同亮度和色温的灯光,照射在建筑、城墙、植物上,营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神秘浪漫的氛围,一种仿佛不知时空流转的沉浸式体验,就此发生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 第二事业部、第三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李涛  刘国星

项目建筑师 | 宋涛  刘伟东  蒋仔朋   张敏  刘庆雷  


合作单位

施工图设计 |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 

景观设计 |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   

室内设计 | 北京愉悦欣和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    




06.潼关酒店


       设计之初,便和景观团队山水比德紧密合作,以“造园”为核心理念,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,建筑尽量消隐,让庭院中的四季变化成为酒店的主旋律。


       古松林立,野草竞生。自山水层叠深处终现潼关酒店真容,延续松间系列风格,高雅内敛、随四时变化自成一派。


       拾阶而上,近处台阶上皆绿,每走一步都像是踏在时间的脉络上;远处古松傲然挺立,屋檐低垂悠悠悠然,虫鸣鸟啼间尽显古风韵致。


设计团队    

建筑设计 | 第三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李涛

项目建筑师 | 王玉  蒋仔朋  廖谅


合作单位

景观设计 |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 




07..望云松间


       望云松间项目北区由1栋酒店与2栋超高层豪华公寓共同组成。项目紧邻历史文化地标木塔寺公园,为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与公园景观资源,设计从城市文化、地标赋能、居住体验等多个维度出发,致力于打造一组融合历史文化、自然景观与现代生活的标志性建筑。


      酒店空间布局上,一侧客房紧邻木塔寺公园,让宾客能在入住后即刻体验公园内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韵味,另一侧客房则可俯瞰城市繁华景观,感受现代都市的活力与喧嚣,为宾客带来丰富多元的居住体验。

       在建筑形态上,公寓采用简洁的形体设计,简约流畅的线条,在城市天际线中勾勒出富有力量感的轮廓。同时,搭配具有韵律感的阳台,打破常规,赋予建筑外立面独特的节奏感与艺术感。

       公寓提供多方向阳台,将室内生活场景由建筑内部延展至室外,住户无论身处家中何处,都能饱览公园的四季美景,实现自然与生活的充分互动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 第二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刘国星

项目建筑师 | 刘涛  张敏  张海峰  刘庆雷  


合作单位

方案设计 | SCDA Architects

施工图设计 |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 

景观设计 |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   

室内设计 | SCDA Architects+丹尼斯顿建筑事务所

幕墙顾问 | 弗思特建筑科技有限公司    

照明设计 | 关永权照明设计有限公司  




08.松间雅集


       作为一组坐落于绿地之中的构筑物,我们解构了建筑的定义,以帐篷、家具、活动场地为构成要素,为人们提供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。


       以张拉膜结构为依托,精心营造出更为震撼的张力效果,使之不再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室内空间,而是成功蜕变成为灵活可变的多功能使用场所。


       在内部功能布局的设计上,运用体块穿插的手法,极大地丰富了空间层次。当灯光产生动态变化时,场地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,为人们带来多元且独特的体验。


       膜结构坡屋顶与圆形采光顶相互映衬,引入自然光线。光线透过独特构造,在空间中交织,形成光影。


       室外精心打造灰空间,模糊室内外界限,使室内功能自然向室外延伸。搭配室外篝火池,夜幕降临时篝火燃起,火光摇曳。人们既能享受室内舒适,又能欣赏室外景观,无论白天绿意还是夜晚星空,皆能尽收眼底。


       圆形建筑内部营造出一方中心庭院。建筑两侧灰空间将室外景观自然地引入建筑内部 。在灰空间与立面金属编织工艺的设计手法下,建筑与景观相互渗透,进一步削弱了建筑的体量感。


       屋顶坡面均朝向建筑中心庭院。雨季,雨水顺着坡面潺潺而下,落入庭院,形成极具传统韵味的 “四水归堂” 建筑形式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 第二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刘国星

项目建筑师 | 张敏  赵一淇   




09.麓栖玫瑰园示范区


       麓栖玫瑰园采用实景呈现的示范区展示策略,将社区的入口前场、园区地上庭院、地下生活配套庭院共同营造出三重院落体系,形成层次丰富的立体园林空间。


        社区中心的下沉绿地将生活、休闲与娱乐紧密串联,让业主能够在多元生活场景中自由穿梭,满足业主对庭院的游赏及配套设施的使用,全方位为业主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 第二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 孙大川    刘一男    

项目负责人 | 刘国星

项目建筑师 | 刘涛  张海峰  张敏  刘庆雷  贾园红 袁丹东  鲁琦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赵琳  娄子涵  张晓飞  雅宁  许佳宁    


合作单位

施工图设计 |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

景观设计 |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   

室内设计 | 北京愉悦欣和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

幕墙顾问 |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    

照明设计 | 上海麦索照明设计咨询有限公司

项目摄影 | 广东新山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深圳格林威至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   




10.九曲松间


        九曲松间项目比邻万亩杜邑遗址公园,一座志在屹立百年的低密公园大宅。项目从基地环境入手,将公园景观纳入北侧景观大宅视野,内部建筑布局错动形成环形景观廊道及通往公园巷道,建筑本身的庭院体系和外部公园水平及垂直方向空间渗透,相互融合。远观建筑,似白色极简干净的“白盒子”漂浮在空中,四周的植物簇拥着这座隐于浓荫的垂直平院。


        建筑每一层都各有特色,下墅南北宽院及7.2米挑高灰空间,让自然漫延到室内。中墅南侧宽敞阳台和客厅中间的露天庭院,创新性的植入内部自然庭院,增加采光及亲近自然机会,每个功能房间均可南北两个方向接触外部自然。上墅通透阔朗,内部庭院、空中露台与天空对话,借月色品茗。至此形成了林荫下墅、沐光中墅、流云上墅的建筑本体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 第一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孙大川  

项目负责人 | 贾宁

项目建筑师 | 宋涛  彭健  丽丽  解缙超  尹志雯  韩文斌  周超    


合作单位

施工图设计 |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设计

景观设计 |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   

室内设计 | 梁志天设计集团有限公司、SCDA 建筑事务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北京愉悦欣和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

幕墙顾问 | 弗思特建筑科技有限公司    

照明设计 | 关永权灯光设计有限公司

项目摄影 | 路径建筑摄影  





11.云庭


       云庭是云松间项目公园体系中的活力中心,为静谧的园林空间,植入了一处隐奢的商业空间。


        自然与商业文化的复合力量,在我们的设计实践中被高度重视。自然空间与商业空间的融合带来的良好体验,已然成为为传统商业空间赋能的重要手段。这个坐落于林间的云庭,为我们的此类研究提供了丰富认知和表达的机会。



       通过静谧的树林、竹林,沿着绿谷顺应自然的石材铺装,到达建筑的入口,逐渐彰显自然与建筑柔和的递进关系、建筑与人的共生关系、人与人的交流关系乃至空间与空间的渗透关系。简洁的玻璃体块与深色的坡屋顶,隐于林中,树影与光影映射在玻璃上,建筑消隐在在环境之中。

       建筑空间不单是建筑内部空间,更强调建筑功能外部的延伸,在建筑外部设置下沉庭院提供休憩、打卡、赏景的空间,提供的是一个广泛的空间和更大的商业价值。内与外的关系无限贴近,建筑与人都将被自然所环抱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 第二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  

项目负责人 | 刘国星

项目建筑师 | 刘涛  张敏  刘泽    


合作单位

施工图设计 |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
景观设计 |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   

室内设计 | 口日田建筑事务所 Krt Architecture & Interior Design

幕墙顾问 | 奥雅纳工程咨询(上海)有限公司、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

照明设计 | 北京三色石环境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

项目摄影 | 路径建筑摄影  




12.光明科学公园——光明顶


       光明科学公园,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核心区域,拥有208.2万平的广袤绿洲,宛如深圳北部中心的“绿色心脏”。未来,它将成为光明科学城国际化、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,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、兼具科学性的综合公园。

       在光明科学公园北翼的核心位置,科学顶以其独特的“宇宙飞盘”造型高悬于公园的制高点——柴山之巅,与矗立于湖畔的“宇宙飞船”科技馆交相辉映,成为公园乃至整个深圳科技精神的象征。


      在设计过程中,充分考量了柴山的整体环境,旨在通过建筑与自然的深度对话,实现从自然到建筑、从建筑外部到内部的有机过渡。设计的着力点聚焦于空间塑造、光影变化以及材料的对话关系。建筑内部通透开阔,不设任何遮挡,仅以玻璃幕墙巧妙划分出科学阅览室和境咖啡空间。而建筑外部的天空之境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环廊观景台,游客可在此360°全方位纵览光明中心区的城市风光,深刻感受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 第三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李涛

项目建筑师 | 宋涛 刘伟东 许嘉文 刘一男  李琪  许昊


合作单位

施工图设计 |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

景观设计 |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、新加坡盛裕集团

室内设计 | 中卓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

幕墙设计 |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

照明设计 | 深圳大漾设计营造有限公司

项目摄影 | 广东新山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



13.料仓办公改造



      换址搬迁,作为过去一年不得不提的大事记,为了更充分的与自然、与环境对话,我们告别了使用5年的城市地标,在历时近4个月的整备中,来到了新的办公地点——首钢园。


        从使用出发,从最初的设计、施工到造园,将各种不确定因素、矛盾转化成符合预想的实现。打破传统的办公格局,首层开放的公共空间,未来将作为日常讨论、会客、展览的多功能空间,二层通畅明亮的办公格局和满足日常所需的头脑风暴空间,让办公环境更加舒适,全面提升办公体验。



设计团队  

建筑设计 | 平台管理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王虹

项目建筑师 | 廖谅


合作单位

园林设计 | 丈山造园(北京)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   

室内设计 | 北京愉悦欣和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   

照明设计 | 北京周红亮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   

幕墙顾问 | 弗思特建筑科技有限公司

室内施工 | 北京锦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

园林施工 | 北京园居生活园林工程有限公司  




14.滨海私人酒店


       酒店位于海南省,设计充分考虑地形与景观资源,旨在打造一个融合自然与奢华的度假胜地。

       酒店依山而建,通过抬高北侧场地,形成地上四层客房、地下一层公区及地下二层车库的布局。建筑围绕圆形中心庭院展开,层层退台的设计最大化利用景观资源,同时整合山体地形,形成丰富的视觉层次。


       设计对自然充分尊重与融合,通过建筑与景观的对话,营造出山、谷、林、海的多层次体验。宾客可穿越庭院、树林直达海岸,享受宁静与奢华的完美结合。

       酒店功能分区明确,包括全日制餐厅、健身中心、SPA等完备的配套设施。客房设计注重私密性与舒适性,提供多种房型选择。顶层会所面积达500平方米,配备超大庭院,为宾客提供高端社交空间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 第三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李涛

项目建筑师 | 孙宏  曲改改  高雪





15.玥珑湖商业街


       古老的红土地孕育出特有的玥珑湖建筑,它们从这片土地的灵魂深处生长而出,带着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馈赠,诉说着古老的故事。


        红砖砌墙,红土夯地,带有红土地的质朴与厚重,每一寸都蕴含着大地的温度。屋顶的青瓦,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,是岁月的鳞片,覆盖在这片土地的脊背上,日月更替,守护这一方红土地生长出的建筑。玥珑湖建筑是这片土地的灵魂与记忆的载体,它们见证历史的变迁,承载着文化的传承,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永恒的风景。



设计团队    

建筑设计 | 第三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李涛

项目建筑师 | 王玉  蒋仔朋  刘伟东  廖谅  解缙超  高天泽


合作单位

景观设计 |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 




16.宝林禅院


        一座隐匿于喧嚣尘世之外的禅意净土,以其独特设计,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神圣的修行与心灵栖息之地。踏入净土,低调朴素的夯土墙、秩序井然的柱廊、恣意生长的植物,在有序与无序之间围合出净土寺的院落。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宁静。它们不仅围合出寺院的空间,更在无声中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、超脱尘世的佛性。


        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与纷争,只有宁静与自在。信众们在这里可以暂时放下人间的荣辱得失,沉浸于一种“不向人间争荣辱,得大自在”的心境之中。整个空间都沾染了些许佛性,漫步其间,被清幽静谧的氛围所感染,也为信众提供一片出则繁华、入则宁静、论学问禅、心灵安放的净土。


       与夯土墙相呼应的的柱廊,以简洁的线条和规律的排列,展现出一种庄重而宁静的秩序感。在柱廊之间,植物恣意生长,无拘无束。这种有序与无序的巧妙结合,正是净土寺设计的精妙之处,它象征着佛法中对世间万物的包容与顺应。



设计团队

建筑设计 | 第三事业部

主创建筑师 | 宋伊凡

项目负责人 | 李涛

项目建筑师 | 蒋仔朋  刘伟东 



2024年,寒芒砺剑,破茧成蝶。往后,我们将怀此过往为鉴,于建筑设计的星河中,拓路摘星。






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010-83890816